专精特新 | 山东工陶院:锚定先进陶瓷领域 以科技创新聚势赋能

微信图片_20230518163835.jpg

2022年9月,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山东工陶院)入选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

近三年,山东工陶院的研发投入费用持续增长,2022年,研发投入占比为26%。此次入选,归功于山东工陶院坚定不移地走自主科技创新之路,锚定先进陶瓷领域深耕细作,在科技创新、工艺技术及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上长期积累,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微信图片_20230518163846.jpg

陶瓷透波材料

山东工陶院深耕先进陶瓷领域50余载,科技成果硕果累累。自建院以来,连续承担国家“863”项目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数百项,“十二五”以来承担军工科研项目百余项,覆盖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领域,为国家30余个重点武器型号配套了关键材料和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00余项,拥有专利215件,制修订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105项。2022年,承担“卡脖子”项目3项,国家、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43项,“基于3D 打印技术的精密陶瓷部件研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实现牵头承担此类国家级项目的零突破。

创新平台厚植成长沃土

专精特新“小巨人”从来不是生长于真空,它们更加需要良好的成长沃土。创新平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山东工陶院不断做强创新“引擎”,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是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批建单位、国际精细陶瓷技术委员会(ISO/TC 206)国内技术归口单位、全国工业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4)依托单位、山东省先进陶瓷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建设主体单位。

微信图片_20230518163853.jpg

先进陶瓷材料中德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此外,山东工陶院还积极汇聚国际创新力量和资源,不断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亥姆霍兹联合会等研发机构联合成立了先进陶瓷材料中德联合实验室,在人才团队引育、重大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共同探索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

2022年,山东工陶院获得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荣誉……这些创新载体的蓬勃发展,架起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桥梁,进一步夯实山东工陶院科技创新发展基础,既有“硬”科技,又有“软”实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创新赋能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企业规模持续增长,经营数据显示,2022年,山东工陶院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7%和57%。由此可见,专攻某一领域的“小巨人”,也有澎湃“大能量”。


微信图片_20230518165022.png

山东工陶院围绕航空航天高端陶瓷材料、环保节能陶瓷材料等方向,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军工产品收入增长450%,9个型号20余个产品获得定型;陶瓷膜产业实现从膜元件到膜组件、膜装备的产业链纵深拓展,形成了膜制造与膜应用“双核心”,其中陶瓷平板膜、脱硝除尘一体化功能膜“从无到有”,实现了从研发到产业化的重大突破,产业初具规模。

微信图片_20230518163903.jpg

氮化物陶瓷纤维生产车间

围绕“十四五”战略规划,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氮化物陶瓷纤维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生产线投入使用,各工序机械化工艺验证及装备功能升级。依托天线罩生产线建设项目,新增3个重点型号任务的定型批产,年产值跃增,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陶瓷天线罩研发平台与生产基地。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支撑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性支撑。没有人才优势,就没有创新优势、发展优势。锚定专精特新,更需要精准引才留才,强化人才支撑。

山东工陶院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人才强院”计划,做实做优“引育用留”,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活“人才引擎动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新入职员工45人,获批省级人才4人次,市级人才2人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机制,与济南大学开展科教产教协同育人合作,开启独立招收培养研究生的新篇章,2022年招收5名硕士研究生;与山东大学联合成立高效精密制造研究中心,加强人才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共培研究生1名。目前,拥有国家级人才4人,省级人才11人,市级人才8人,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占职工总数的44.27%,技术研发人员占49.74%,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0.64%。

微信图片_20230518163907.jpg

济南大学与山东工陶院科教融合联合培养研究生签约仪式

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必须打造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本领高强、学风优良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山东工陶院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通过不断完善薪酬激励分配制度,对科技人员创新成果进行超额奖励,不断激活企业内生动力。创新投入机制,制定了《青年基金管理办法》和《新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培育7项主导产业“金种子”,积极布局新方向,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后,唯有持续强化创新,不断增强内部“造血功能”,才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面向新未来,山东工陶院将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练就“独门绝技”,努力成为自主创新的策源地、强链补链的主力军、自主品牌企业的领头雁,让“小巨人”释放出大能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新动能。

Copyright © 2023 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鲁ICP备11017106号